|
本報訊(記者 韓勛)戶縣潭峪溝村頭,立著一方咸豐四年的石碑,意在保護(hù)山林,禁止燒石灰:警示古人,也在警示今人。這方石碑是記者日前在戶縣采訪時發(fā)現(xiàn)的。
( \% A" G( H! K! p, X: g2 l4 ~- s( \: g9 i9 s' |( ]4 C% C. ]: z
石碑不規(guī)則,大致為長方形,上面的字碗口般大:禁止潭峪溝永不得燒石灰咸豐四年十月安善操保峪坊闔立。5年前,石碑流落在潭峪河灘上,字跡已被泥沙糊住。鄰村一喜歡搜集石頭的人用水沖洗后,雇傭潭峪溝村民搬運至鄰村。這一消息在潭峪溝村傳開,村民們認(rèn)為一,這是本村的寶貝;二,至今仍有警示作用。大家一合計,遂派人拉運回來,立在村口。" E1 s6 B& k- ^ ~2 L
9 w/ n4 a7 P9 ]/ S, s9 c J 有村民對石碑上的字進(jìn)行解讀:操,指當(dāng)時鄉(xiāng)鎮(zhèn)一級的管理機構(gòu);安善操,在現(xiàn)今戶縣余下一帶。保峪坊是安善操管轄下的一個村,包括如今的潭峪溝村。潭峪溝村距離松嘴梁、戶縣九華山近,村民采石燒石灰由來已久。據(jù)村民講,燒石灰需一層硬柴一層石灰石地碼放,碼成兩三米高后點燃,燃燒數(shù)日。這個營生,一是采石破壞山體,二是砍伐山間樹木,破壞了大家賴以生存的環(huán)境,所以遭到村民抵制,所以有了咸豐四年的警示石碑。3 [( n6 m) w/ ]
3 \$ {. X* q( v- `& ` 圖為當(dāng)?shù)匾晃淮迕裨诮榻B鐫刻著禁止燒石灰禁令石碑的來歷。(記者 楊力 攝)
C/ l, N- ^' w8 F3 ~
) T/ \* [1 L1 h' w 作者:韓勛
$ h4 b6 |' o* K* r8 R V" |8 g(本文來源:西安日報 )
9 P' {% u$ ?4 [3 ]( d5 Y |
|